图片
《韩非子》说:“千里之堤,以蝼蚁之穴溃;百尺之室,以突隙之烟焚。”
千里大堤,因为有小蝼蚁打洞,很有可能就因此崩塌而决堤;百尺的高楼会焚毁,或许,仅仅是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的火星。
故而,做人做事,还是要谨守本心、不交不义之人,不谋非分之得;不被小利诱惑,不被乱花所迷。
做到自持寡欲,远离损友,那么,你就是一个明澈睿智的聪明人。
01不贪名
有道是:“雁过留声,人过留名。”
古往今来,不为利益所惑的常有,不贪恋名的,却不太多。
因为“名” 其实比“利”更不容易看破 。
即便是两袖清风的高洁之士,却也往往希望能够青史留名 。
而庄子的澹泊,就显得尤为珍贵。
《庄子.秋水》记载,他有个叫惠子的好友,在梁国做了宰相 。听说庄子要去看他,特别怕庄子抢了他的相位。就派人到处找庄子,想阻挡他见梁王。
庄子知道后,直接跑到惠子面前,说南方有一种名叫鹓鶵的鸟,它只吃竹子的果实;只喝甜美的山泉水;不是梧桐树,它根本不会停下来休息。而猫头鹰,却怕它抢了自己腐烂的老鼠。这是多么可笑啊!
庄子自比是那只圣洁的鸟儿,而梁国的相位,在他的眼中,不过就是一只腐烂的老鼠 。
只可惜,世人多看不穿这个“名”的真相。为着一个虚名,误了终身。正如辛弃疾之叹:“……赢得身前身后名。可怜白发生。”
想起《学经》有言:“假名者,诱众以得其利也,故假名者,以名而掩其实。”
虚名,能够诱惑世人的,无非还是能够获得利益;因此,追求虚名的人,其实不过是用“名”为自己打掩护,用来掩盖自己真实的目的罢了。
而陷入求“名”的欲望里,渐渐迷失本我。只怕是追求到最后,连自己是谁都已模糊、不记得了。更谈不上真正的快乐。反而是,走得越远,烦恼越深,更加背离幸福。
倒不如,放下执念,让浮名随风。自能笑看风云、坐看云起,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。
图片
02不贪小便宜
《菜根谭》有云:不求非分之福,不贪无故之获。
不要总想着,求额外的福分、贪图天上掉馅饼、不劳而获。凡事皆有因果,有时候,看似有便宜可占,其实所有的便宜,都暗中标好了兑换的价码。
春秋时,爱贪小便宜的虞国国君,为了一匹千里马,和一堆美玉,答应借道给晋国攻打虢国。
臣下宫之奇,比喻他们和虢国的关系,就像嘴唇跟牙齿,唇齿相依,唇亡齿寒!认为虢国被灭, 越喊不要男朋友越用力虞国也将不保。
虞君不听,果然被回过头的晋国所灭,自己成了阶下囚,国破家亡。
这是一个典型的,“贪小便宜,吃大亏”的故事。
世间事往往便是如此,看似美好的表象,背后却有着不可预知的隐患。
看到鲜花盛开,并不满足于欣赏赞叹;总想摘下来,据为己有。岂不知,一不小心,就会被隐藏的刺扎伤。
所谓“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”,说的也是这个道理。通过自己的劳动,取得相应的报酬;不求意外之财,不贪无功之禄,是为大智慧。
做人忌“两贪”,修的是心智;行走人世间,还有三种人,切记不可相交。
图片
一,不孝敬父母之人
清代《围炉夜话》里说:“百善孝为先 ”。
孝道,是诸善中的首位,常怀仁孝心,凡不好之事,都能忍住不做;反之,一个没仁孝心的人,就没了做人的底线 ,什么事都做得出来。
《孝经·三才》有言:”夫孝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人之行也 ”
孝道,就好像是,服务支持日月星辰运行于天际,万物自然生长于地上,是为天经地义,是恒久不变的规则,是每个人都应坚守的行为规范。
孝为诸德之本,“人之行,莫大于孝 ”。
为君王者,可以用孝道治理天下;为臣民者,能够用孝道立身行事 。孝道,是所有好品德的基础;人的行为,没有比孝道更为重大的了。
而孝道,还可作用于社会。以仁爱之心,则可促使社会更加和谐有序。
孝敬自己的父母 ,是做人的最低标准。
故而,但凡是不孝之人,无论多么有才有貌,都应当远离,切不可与之相交。
图片
二,见利忘义之人
孔子曰:”见利思义,见危授命,久要不忘平生之言,亦可以为成人矣“。
利益面前会想是否合乎道义,危险来临肯牺牲自己,长期困顿而不忘前诺,可以算是完人。
反之,见利忘义之人,就要谨慎对待了。
《汉书》记载,西汉郦寄,与吕禄是好友。跟周勃等人设计除掉吕禄,就约了他外出打猎,吕禄成功被诱杀,郦寄被封为大将军。
或许在政治上,郦寄的选择是正确的;然而,作为朋友,实在是太过可怕。
如果,我们误交了这么一个朋友,等同于给自己安装一枚不定时的炸弹,保不准哪天,就把自己炸得血肉横飞。
这种人,”利“字当头,眼中”利“比天大。为了自己的利益,可以随时背弃信义。不仅会出卖朋友,一样可以舍弃亲情;更不会顾及廉耻和道义。
故而,趁早远离这种人,千万不要以为,自己跟他关系非常,会有例外。一旦妨碍到他的切身利益,谁都可以被他牺牲。
清醒远离,是为智慧。
三,两面三刀之人
元代杂剧《灰阑记》中,讲过这么一个故事。
马均卿的发妻,与人合谋,诬告马的小妾害死丈夫,并强夺其子。包拯查明真相后,将儿子判归小妾。
案情审理的过程中,马妻竭力自辩,说自己贤惠,不是两面三刀之人。
可见,两面三刀之人,实指虚伪狡诈、心口不一。他们常常有着多幅面孔,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,最为阴险难防。
生活中,其实常有这种人。他们往往是当面一套,背后一套,变脸堪比变天;口蜜腹剑、笑里藏刀,说的就是他们。
他们最擅长拜高踩低,看人下菜碟。凡对其有利的,都是亲人;一旦对其没有价值,统统都是陌路。
与这种人交往,其实如履薄冰,随时都有被陷落的危险。敬而远之,是为上策。
图片
结 语
《尚书》有云:“非知之艰,行之惟难。”
懂得道理并不难,真正做起来就难了。
诚然如是。
很多时候,我们败给的是“做不到”,而非“不知道”。那么,知行合一,就是一种高级的觉知觉醒了。
“两不贪”,“三不交”。看似简单的道理,做起来也需要一定的修为。
人生之路漫漫,让我们擦亮双眼,守好自己本心,在这个多彩的旅途上,做一个智慧的领跑者。
※
※ 本文系京博国学原创,作者:梅心如樾 ※